2017年,FOOD REBORN 的創辦人宇田悅子,因與沖繩大宜味村的一位當地老奶奶相遇,啟發了她投入沖繩香檬事業。她將過去被丟棄的果皮加以利用,開發出精油、芳香油、粉末及糖果等產品,成功實現資源再利用。此外,她還積極研究鳳梨纖維的應用,並取得水刀技術萃取纖維的專利。
目前,FOOD REBORN 正與印尼和菲律賓攜手合作,致力於推動貧困地區的產業再生與環境問題的解決。2024 年,公司終於在大宜味村建立了期待已久的總部,成為沖繩備受矚目的新創企業。本次訪談中,我們深入了解宇田社長的創業歷程與未來展望。
大宜味村的老奶奶與女兒的畫作
——啟發事業的兩大契機與決心
宇田社長原本受託於一家專門將農產品製成粉末的公司工作,因業務關係來到沖繩,偶然間發現了大宜味村的沖繩香檬。正值人生轉折期的她,於2017年決定展開香檬相關事業。
大宜味村原本就是沖繩香檬的主要產地,但過去,果汁加工後剩下的果皮幾乎未被有效利用。宇田開始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活用這些果皮,不僅開發了果汁,還將果皮製成營養補充品、化妝品、糖果及芳香精油等產品,成功實現資源的循環再利用。

隨著她頻繁往返大宜味村,業務逐步推展的同時,也與當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聯繫。這時,村裡的老奶奶們開始邀請她到家裡作客。
「老奶奶們會在家裡將香檬果皮磨成粉,然後製作沖繩甜甜圈等點心與鄰里分享,味道非常美味。有一天,其中一位奶奶問我:‘你為什麼要做這個工作呢?’ 我脫口而出:‘是為了大宜味村。’ 但話一出口,我就覺得自己很慚愧,因為當時的我還沒有真正做出任何貢獻。這讓我開始反思: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做這份工作呢?」

那一刻,她深刻體會到自己能夠從事這份工作的感激之情。
「我想回報那些接納我、支持我的當地居民與農民們,並將這份感謝轉化為實際行動。因此,我下定決心,要更深入地投入這項事業。」
她意識到,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,這份事業將無法持續發展。於是,她決定正式搬到沖繩,這個決心與覺悟,成為了她一切的起點。
之後,她開始投入鳳梨纖維的開發,而這項事業如今已擴展至海外。其中,也有一個關鍵的契機——
「搬到沖繩後不久,有一天,我發現女兒畫的沖繩海洋風景畫中,漂浮著塑膠瓶。我感到非常震驚。」
這促使她開始關注來自海外的塑膠垃圾與微塑膠問題。從那時起,她無法再忽視這個現象,開始在海邊撿拾垃圾。然而,她很快意識到:「光是撿垃圾無法真正解決問題,必須從根本改變。」
她開始思考——與其單純製造產品並販售,是否能在設計階段就納入解決社會問題與推動循環經濟的概念?隨著思維的轉變,她開始尋找「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商業模式」。
就在此時,來自鄰近的東村有人向她提議:
「鳳梨是我們的特產,能不能像沖繩香檬一樣,開發出新的活用方式?」
鳳梨加工時產生的果渣已被用作堆肥或飼料,但果實收成後,留在田裡的鳳梨葉卻未被有效利用。在進一步研究後,她發現,菲律賓擁有長久以來利用鳳梨葉製造纖維的傳統產業。
「那麼,沖繩的鳳梨葉是否也能製造出纖維呢?」 這個想法,成為她開發鳳梨纖維事業的契機。
隨著對天然纖維的深入研究,她也開始了解到紡織業所面臨的問題。當她首次仔細審視自己所穿的衣服時,發現超過一半是由化學纖維製成,而這些衣物在洗滌時會釋放微塑膠。即使是天然纖維的服裝,她過去也從未關心過它們的生產背景。
「當我將日常生活中的發現與社會問題連結起來後,我開始看清問題的本質。那些零散的點逐漸串聯成線,最終形成完整的脈絡。」
從那時起,她正式投入天然纖維產業的研究與發展。
從沖繩邁向世界
——開發水刀纖維萃取機,拓展全球市場
2019年,FOOD REBORN 開始著手開發鳳梨葉纖維。最初,公司採用了現有的纖維萃取技術,但在生產效率、品質與成本方面面臨諸多挑戰,因此決定轉向自主研發。
為了最大化鳳梨葉的利用價值,團隊首先將葉肉研磨成粉,並混合樹脂製作生物塑膠吸管,從而提升資源的再利用價值。
在開發過程中,公司得到了國內外大學及研究機構的專家支持。經過三年的努力,最終成功自主研發出水刀纖維萃取機。這項技術不僅能夠循環利用水資源,還能回收並充分利用殘渣。最終,公司獲得了全球首創的專利,這一突破為行業帶來了劃時代的變革。

然而,要讓鳳梨纖維真正成為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事業,單靠沖繩的原材料並不足夠。沖繩的鳳梨產量在全球僅約排名第56位,而亞洲地區的鳳梨產量佔全球的一半。這讓團隊意識到,若想擴大事業規模,必須將視野放向鄰近的亞洲國家。
2021年,FOOD REBORN 成功入選「沖繩新創加速計畫」,這成為公司發展的轉折點。隨後,在2022年,宇田社長登上日本最大的新創峰會「IVS 2022 NAHA」的主舞台,並榮獲亞軍。這一亮相吸引了創投公司和企業的關注,為公司開拓海外市場鋪平了道路。
此後,FOOD REBORN 在台灣結識了一位長期在印尼推動智慧農業的教授,透過這層關係,與印尼國家級農業機構簽訂了合作備忘錄(MOU),並為大規模技術導入鋪設了基礎。
2024年4月,團隊在印尼設置了鳳梨纖維萃取機,並正式啟動工廠運作。生產流程包括從鳳梨的莖與葉中萃取纖維,然後以棉花狀態運送至紡織公司進行紡紗,成功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。

此外,在菲律賓,當地的紡織產業正面臨衰退危機。為了振興紡織業,FOOD REBORN 與菲律賓貿易與產業部進行討論,並計劃在2024年加速進軍菲律賓市場,與日本、印尼並列為公司的重點發展區域。
在大宜味村實現夢想
——總部落成,邁出關鍵的一步
從外界看來,FOOD REBORN 的事業似乎一帆風順,但實際上,這一路走來充滿了無數的試驗與錯誤,並非一蹴而就。公司在不斷投入研發和開拓海外市場的過程中,積累了豐富的實績,這些成果逐步獲得了社會的認可,也因此贏得了大宜味村及當地政府的支持。最終,2024年5月,公司在大宜味村正式設立總部工廠,邁向更大的發展目標。

「與村落建立信任,光靠一句『我們想要這樣做』是不夠的。唯有通過實際行動和成果,才能夠持續累積信任,並最終獲得真正的認可。能夠在大宜味村設立總部,對我們來說,確實是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。」宇田社長如釋重負地表示。
新總部以「產業、觀光、教育」三大主題為核心,不僅專注於纖維的生產與研究開發,還計劃通過縫製培訓、手作工作坊等方式,將這裡打造成沖繩製造業的重鎮。
目前,沖繩的製造業比例相對較低,在全日本的製造業占比為20%,而沖繩僅約4%。因此,這樣的產業發展將具有重要的社會與經濟意義。

「透過這個製造業據點,我們希望能為正在育兒或需要照顧家人的女性提供學習機會,讓她們能夠掌握一技之長。若能夠在此獲得完整的製造流程經驗,她們便能實現經濟獨立。」
宇田社長強調,女性的經濟自主將對沖繩兒童貧困問題的改善產生直接影響。除此之外,總部也已成為沖繩傳統服飾「嘉利吉(Kariyushi)」的認證工廠,未來將接受縫製委託,創造更多的在地就業機會。她希望這個據點不僅是一間工廠,更是一個能夠持續回饋社區、為當地居民提供機會的存在。
為了更進一步推動技能培訓,總部內的縫製研習設施還設有二樓住宿區,擁有15間房間,為學員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。

「FOOD REBORN」的品牌名稱,正蘊含著「重生」的理念——我們珍惜這片土地上的資源,並賦予它們全新的價值,使其再生循環,成為連接生產與消費的『循環之帶』。」
大宜味村被世界公認為「藍區(Blue Zone)」之一,這裡的人們擁有長壽與健康的生活方式。在這樣的土地上,FOOD REBORN 不僅希望保護傳統產業,也希望透過製造業將人們連結在一起。
現在,這樣的理念已經開始影響下一代,甚至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,開啟全新的跨國交流。
作為對社會產生影響的企業,
終於站上「零」的起點
過去幾十年,產品的製造並未考慮到消費後的處理方式,消費者也習慣忽視供應鏈背後的問題。如今,全球有機棉的產量僅佔約1%,即便市場需求不斷增長,供應仍無法立刻跟上。然而,與此同時,農田中仍有大量未被利用的天然纖維資源,擁有巨大的開發潛力。
FOOD REBORN 設定的目標是:在2030年前,來自未利用資源的纖維將佔全球市場的5%。

「社會變革可以從5%開始——我曾聽過這樣的話。對我們來說,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,但如果能夠改變世界的5%,那麼或許就能帶來真正的影響。因此,我們將這個目標設定為我們努力的方向。」

目前,全球鳳梨產量最高的國家為印尼(第1名),其次是菲律賓(第2名)。當 FOOD REBORN 開始考慮如何從沖繩向全球拓展時,發現這些地區的農民正面臨貧困問題。
鳳梨纖維具有輕盈、透氣、絲綢般的光澤與質感,且強度高、耐摩擦。透過長期發展纖維事業,不僅能協助當地農民實現經濟獨立,還能推動當地產業的發展,並建立永續的經濟模式。
「我們的第一步是,在沖繩建立據點;第二步,擴展至海外市場;第三步,進軍歐洲、美國等全球主要消費市場。
現在,我們終於來到山腳下,才剛站在‘零’的起點。」
儘管目標仍然遙遠,但 FOOD REBORN 已經做好充分準備,未來的發展令人期待。